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29个筛选结果
1 / 1页
红旗渠1971
七十年代轰动中国的纪录片,亿万国人记忆中的奋斗精神!在河南省的最北端,一个被称为林县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因为一条水渠而闻名全国。这条悬崖峭壁上开凿的总长1500公里的大渠,被人们称为人造天河,它叫红旗渠。有一部与这条水渠同名的电影详细记录了当时修建的过程并于1971年在全国播出。红旗渠从1960年开始动工,一修十年,而电影《红旗渠》也跟拍了十年。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电影人制作了他们电影生涯中耗时最长、投入最多的一部纪录电影。十年间到底有多少人参加了《红旗渠》的摄制已经说不清楚,但在十年中他们共留下了一万多尺胶片。当年,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对国际人言说,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华佗与曹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准备决战于官渡时,突然头痛发作,神医华陀仅为曹操扎了一针便治好了他的病。曹操想将华陀留于军中为自己治病,华陀却想用医术造福于天下疾苦百姓,并研制出麻药,退辞离开。后曹操又发出委任状,使华陀不得不随军任职。华陀偶然发现曹操四子曹冲患有致命隐疾,便写下治疗的药方给曹丕,但曹丕为争权位,将药方烧了。华陀接到妻子云卿讲述发现麻药线索的信,告假连夜返家。但当华陀努力寻找麻药时,爱子沸儿因误服野果中毒身亡,华陀夫妇悲痛万分,将研制成的麻药命名为“麻沸散”。曹操派人将华陀强行押回军营,又因他晚到而将他关入牢房。后曹操为防止华陀奉诏入宫为伏后治病,命人监斩华陀。华陀愤而烧毁刚刚写就的医术“麻沸散”并预言曹操将自食其果。后曹冲隐疾突发,曹操欲收回斩华陀的命令却为时已晚。曹操痛悔不已。
解放5:最后一击
大型历史电影史诗《解放》由五部电影组成。电影第五部是《最后一击》。战争的最后几天,战斗在德国国会打响,红军争夺了每一米的土地、每一层楼,最后,苏联红军在德国国会上插上了旗帜。第一批捷报已经发出,本片的主角在政府大楼的入口处相遇。
高粱地里大麦熟
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的河北某地,青年(王道 饰)忍痛离开了刚刚结婚没多久的新婚妻子(张艾嘉 饰),只身一人前往东北孙家台谋生,一晃眼就是两年过去。两年后,青年回到了妻子身边,两人在一间草屋里安了家。可是幸福的生活没过多久,青年遭人殴打身受重伤卧床不起,家里一下子就断了经济来源,无奈之下,青年只得将妻子抵押给了妓院,只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康复,将妻子从魔窟之中赎回来。  青年虽然恢复了劳动能力,可是恨自己赚钱太慢,于是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了赌博上,最后自然输得精光。于是,当一名巡管看上了青年的妻子,想要娶她做妾后,青年忍痛答应了。
解放1:炮火弧线
大型历史电影史诗《解放》由五部电影组成。第一部电影《炮火弧线》讲述了1943年夏天库尔斯克弧线的一场大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役。除了人物的个人命运外,影片还展示了战斗场面、总部和情报机构的活动,以及那些在前线和后方工作的人。
解放4:柏林之战
大型历史电影史诗《解放》由五部电影组成。第四部电影是《柏林之战》。1945年卫国战争的最后几个月。正是在这些日子里,决定了被奴役欧洲的命运。维斯洛-奥德行动开始了。科涅夫、茹科夫和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三条战线向德国首都冲去。英美军队也前往柏林。丘吉尔建议,走在俄罗斯人前面,与希特勒的使者开始秘密谈判,雅尔塔会议开幕。柏林的命运将在战场上决定。
李小龙的生与死
本片详细介绍李小龙从儿童,少年以及成长后的一生,当中剪辑了很多从未公开的珍贵片断,也有他的珍贵电影片断,包括幼时随父亲同时出现银幕,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代巨星李小龙得一生传奇……
革命军中马前卒
1901年底,四川巴县(重庆)富商邹家三少爷--17岁的邹容,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满怀革命壮志离家出川,沿江东下,渡海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邹容认识了革命家陈天华和留日女学生岑芳,和他们一起参加爱国活动。当召开亡国纪念会的爱国自由受到清政府和日本警视厅的干涉阻挠后,邹容义愤填膺,以满腔的革命激情写了《革命军》一书,号召推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建立共和政体的独立、自由的中国。清学监闻悉后,胁迫邹容交出文稿,邹容严词拒绝。在陈天华的建议下,邹容将《革命军》文稿送请著名政治家章太炎先生审阅指正。不久,章太炎被日本当局驱逐回国,留言勉励邹容,使他深受鼓舞。当时,沙俄侵占我东北领土,东京留日学生召开拒俄大会,学监姚文甫等奉命禁止。邹容在大会上挺身而出,揭发了姚文甫的卑鄙勾当,并剪去了姚文甫的辫子。故此,邹容也被日本当局驱逐回国。邹容到上海后,同章太炎建立了兄弟般的革命友谊。在章太炎的协助下,主办《苏报》的陈梦坡父女筹资出版了《革命军》大力宣传。清政府勾结英国租界当局,将邹容、章太炎逮捕入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苏报案。邹容的挚友岑芳带着孙中山先生的关怀,从日本赶回上海声援苏报案。邹容在法庭上进行坚决的斗争,回狱后横遭英狱警毒打摧残致病,终被迫致死。年仅21岁的邹容,为实现《革命军》的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担当了马前卒。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本部描写摇滚史上最伟大音乐家之一约翰·温斯顿·列侬的纪录片《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以超过240小时的电影及录影片段,及穿插其中的36首经典名曲,讲述着这位摇滚乐坛有史以来最富传奇色彩的灵魂人物。  影片收录了多段未被公开的私人视频片段,扑捉记录下列侬这位在音乐世界中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天才,在生活中的多重侧面。这些精彩珍贵的视频镜头在36首传唱度极高的经典歌曲中,道出了列侬这位乐坛巨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今古婚俗奇观
封建時代,指腹為婚和從小訂親盛行,如女方早死,男方可以另娶,但要先娶死者為元配,稱為娶木主。   苗族女郎 - 每逢節日,苗族少女必盛裝赴會,穿金戴銀,吸引小夥子追求。   哭嫁 - 湖南土家族出嫁前四十八日開始哭嫁,社會學者認為這是婦女對夫權抗拒的一種表現。   六月六 - 六月六是苗族男女的定情節,少女約了意中人到深山水澗中「相睇」;合意的話,男方給女方一件信物,表示姻緣已定。   爬樓 - 茶山瑤情人相會,男孩子不能從正門出入,只能利用大木柱爬上樓去,很有情調。   白褲瑤 - 少女自幼刮光頭,成年才開始留髮,所以頭髮甚短,這裡時興女追男,俗稱「玩表」。   串姑娘 - 佤族人戀愛自由,時興集體追女仔,齊齊唱歌,齊齊跳舞,齊齊睡覺。   群婚 - 群婚又稱夥婚,形式、範圍沒有規定,視乎經濟生產需要,片中講述四兄弟合夥娶兩姊妹為妻。   僾尼族 - 西雙版納的僾尼少女,健康而美...
为了全人类
1969年7月是太空竞赛的一个终点。为了全人类的梦想。三名宇航员带着凭着极大的勇气和信念奔向月球。导演阿尔·莱纳所拍摄的这部奥斯卡奖记录长片,完整而真实地记录了这一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勇气之旅。这部具有伟大意义而又珍贵的影片,也同样是标准公司的一大宝藏,这次为你完整呈现。
巴勒斯:一部电影
Burroughs: The Movie explores the life and times of controversial Naked Lunch author William S. Burroughs, with an intimacy never before seen and never repeated. The film charts the development of Burroughs' unique literary style and his wildly unconventional life, including his travels from the American Midwest to North Africa and several personal tragedies. Burroughs: The Mov...
细细的蓝线
本片采用了事件重现的方法再现了197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起枪杀警察案。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11年后采访了被判死刑、后转终身监禁的犯罪嫌疑人兰道?亚当姆斯(Randall Adams)、指证亚当姆斯的惯犯大卫?哈里斯(David Harris)、当年案件审判的三位证人米勒夫妇和麦克?兰道(Michael Randall),以及参与此案侦破与审判的警察、法官与律师们。通过不同人物对案件发生情形不同角度的描述,莫里斯成功证实了亚当姆斯的冤屈,并借片中一位公诉员之口点名警察是区分一个民主社会与极权的“细蓝线”。   此片的公映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德克萨斯罪犯申诉庭推翻了对亚当姆斯的判决。由于达拉斯拒绝对此案进行重审,亚当姆斯终于1989年被无罪释放,后成为积极反对死刑的社会活动家。本片也成为美国纪录片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赢得国际...
阿敏将军
伊迪?阿敏?达达(Idi Amin Dada),乌干达20世纪70年代保守争议的统治者。1971年率领部队发动政变,在位期间积极向外扩张,在国内则实行高压统治,排除异己。一系列独裁手段使其在国际上声名狼藉。   为了挽回声誉,阿敏邀请了一个法国纪录片工作组拍摄他日程工作起居的影片。导演巴贝特?舒莱德(bet Schroeder)并未将影片拍摄成歌功颂德的吹捧之作,他删除阿敏大段的演讲画面,而更侧重对其真实性情的刻画。影片已经上映引起轰动,却也触怒了阿敏,他要求剧组对影片重新剪辑,并将在乌干达逗留的法国人扣为人质。此举震惊世界。
可爱的孩子,或我扮演已婚女人
A young mother, alone with her daughter, confides in a friend who happens to be the director herself. Chantal Akerman, although she sympathizes with the mother, does not say a word.
都市时装速记
文德斯继《寻找小津》后又一部将镜头对准东京的纪录片,这次讲述了一位非常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和一个电影导演(他自己)之间的对话,谈及两位不同艺术创作者之间创作道路的异同和他们所面临的创作困惑,提出了对于城市、身份认同与数字化时代电影的关系等命题。
人生七年4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四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 ,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此时,他们已经长到28岁,正处在一生中的黄金年华。有的结婚生子,有的正在打拼自己的事业。儿时的梦想正逐步转为现实的面目,漫漫人生的旅途才刚刚开始。   2012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推出《人生七载之当我五十六》,继续忠实的记录着这些年过半百的“孩童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人生七年3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三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们,已经长到21岁。当年导演的初衷是批判英国社会阶层的不可改变性,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在时隔数十年之后,这一点初得印证。可生命的无偿又岂会就此止步。   本部系列纪录片,跨越半个世纪,史无前例地记录了真人版的“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2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二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时隔七年,当年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刚刚长大。他们初见世界还是懵懂的,面对镜头仍然稚嫩青涩。这花季年华,才是漫漫人生的第一步。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时隔七年,再次把摄像机对准这十几位孩子的生活,决心拍摄一部英国人生活和西方人文的纪录片。
二战全史
该纪录片通过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分别在欧洲、亚洲、中东所挑起的战争,表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海、陆、空的各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场面。通过该片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如:斯大林格勒、诺曼底登陆及攻克柏林等重大战役珍贵史实资料。   重温《The World At War》   1、制作   2、一个新的德国,1933-1939   3、奇怪的战争,1939年9月-1940年5月   4、法国沦陷,1940年5月-6月   5、单独作战,1940年5月-1941年5月   6、巴巴罗萨,1941年6月-12月   7、万岁!日本,1931-1942   8、走我的路,美国,1939-1942   9、北非沙漠,1940-1943   10、斯大林格勒,1942年6月-1943年1月   11、狼群战术   12、苏联红星,1941-1943   13、旋风轰炸德国,1939年9...
达格雷街风情
讲述了新浪潮教母阿涅斯·瓦尔达又一动人的纪录长片,Daguerréotypes原指法国画家达盖尔于1839年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此后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而达格雷街则是瓦尔达在巴黎居住的街道·她由靠近自己家门的“蓝蓟花“杂货店出发,将视觉范围渐渐地扩大到整条街上的商铺以及在其中辛勤工作的人们,并以一名在街上表演的话痨魔术师为梭,将整部电影以一种奇妙的方式——魔术师的絮絮叨叨成为商铺顾客与店员,店主行为动作的良好注解——串联起来。
寻找小津
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是国际影坛上备受尊崇的大师,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后时导演自认受到他的作品启发和影响,德国的维姆.文德斯就是其中之一。本片是维姆.文德斯对小津致敬之作,他在八十年代中期亲自跑到日本去追寻小津的足迹,以日记手法纪录他对东京这个城市的感觉。   1982年温达斯在罗马一次放映会上,选择了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 1903-63)的《东京物语》(Tokyo Monogatari, 1953),作为对自己电影工作有特别影响力的作品来播放,并触发拍摄这个属於自己版本的“东京物语”的念头。温氏声明并非本著朝圣的心态“寻找小津”,纵然他相信小津的留世作品最有资格被摆放在电影艺术的殿堂。他之所以推崇小津,是因小津“在掌握了经由美国推展及至全球的电影的语言后,竟能反过来从中调制出一种完全个人的景观;在拍摄某样事物时,能让事物保存原有的...
昌子·淳子·百惠泪的毕业典礼
◎译  名 昌子·淳子·百惠 泪的毕业典礼 出发/Masako Junko Momoe On Stage   ◎片  名 昌子?淳子?百恵 涙の卒业式 出発   ◎年  代 1977   ◎国  家 日本   ◎类  别 纪录片   ◎语  言 日语   ◎IMDB评分 N/A   ◎IMDB链接 N/A   ◎片  长 51分钟   ◎导  演 根本顺善   ◎主  演 昌森子   樱田淳子   山口百惠   ◎简  介   昌子、淳子、百惠3人曾经在70年代由于参加选秀节目《明星诞生》而组成“花之三重奏”,成为风靡一时的偶像女生团体。在东京日本武道馆举办的毕业共演纪录电影《昌子·淳子·百惠 泪的毕业典礼 出发》(1977年),收录了包括3人共同演唱但却从未发行过CD的歌曲《初恋时代》等共计22首曲目,昌子、淳子、百惠3人动情演唱画面依次出现,令人再一次重温那个年代的美好回忆。另外,片中还会出现山口百惠...
你们都爱恨的那个人
A full-length documentary on von Stroheim's life and career, The Man You Loved To Hate blends revealing interviews, rare photographs, and clips from von Stroheim's legendary and lesser-known works to create a fascinating tribute to one of American cinema's most complex artists. Written by Richard Koszarski with music by Herbert Deutsch.
给我庇护
1969年 Woodstock音乐节四个月之后,发生了一次名气远在前者之下、但就意义与成就来说不遑多让的枪杀事件。这部电影就是记录这次事件的。这支乐队可以说是20世纪60年代摇滚的终结者,当然它的表面现象是1969年12月。当时,在美国有大量乐迷的Rolling Stones乐队在美国加州奥德蒙举行一场免费演唱会,当天有40万观众来到现场,但悲剧发生了,被聘来维持秩序的飞车党在演唱会上演了暴力的场面,一名观众被追杀而死。这部又名《让我躲藏》的纪录片记下了“滚石”乐队最值得珍藏的瞬间,也记下了“地狱天使”的凶猛身影,本来是来维持秩序的他们最终却与部分观众大打出手,让20世纪60年代爱与和平的聚会的巨大神话在瞬间倒塌,正因为这些无比真实的镜头,这部电影在摇滚文献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赝品
厌倦了逃亡生涯的匈牙利赝品画家艾米尔?德霍瑞(Elmyr de Hory)于1969年回到西班牙伊维萨岛,成为岛上名人,并结识了美国作家克利福德?艾尔文(Clifford Irving)。导演奥逊?威尔斯在介绍艾米尔?德霍瑞的同时穿插讲述了曾轰动一时的克利福德?艾尔文造假美国飞行业大亨霍华德?休斯自传案,随后又杜撰了女友欧嘉?蔻达(Oja Kodar)与毕加索之间的一段奇事。真假穿插中,奥逊?威尔斯提出了“艺术是什么”与作品归属权的问题。   本片是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的最后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大部分镜头素材来自由艾尔文?克利福德编剧,法国导演弗朗索瓦?莱兴巴赫(Francois Reichenbach)导演的关于匈牙利赝品画家艾米尔?德霍瑞的BBC纪录片。
秋瑾
1900年代,清未的北京。遭八国联军蹂躏过的京城,满目疮痍。立志推翻清帝统治的秋瑾(李秀明 饰)在友人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她与徐锡麟(李志舆 饰)等击掌为盟,并结识了《警世钟》作者陈天华(陈希光 饰),身在异乡,巧遇知音,大家共同憧憬着祖国的未来。秋瑾等人的革命活动遭到日本当局的限制,广大学生集会抗议,陈天华更是以投海殉身明志,呼唤苍生醒悟。不久,秋瑾奉孙中山(石维坚 饰)委派回到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她回到故乡绍兴,与王金发(张克忠 饰)一起联系各地会党,准备浙皖两省起义,后因东窗事发,秋瑾被捕......
舞厅
欧洲歌舞电影史上的一部杰作,极富创意,根据舞台制作改编。影片获得柏林影展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和凯撒奖的最佳电影。  影片简介:  1920年开始,一个舞厅开张了,迎来一批又一批客人,他们在这里跳舞,时代转变着,客人也转变着,从20年代一直到了迪斯科盛行的80年代……
共29条数据,当前1/1页
*
*